第146章 拱火-《世子的小青梅作且娇》


    第(2/3)页

    老狐狸们偷偷交换视线,大胆的几个挤眉弄眼,悄悄将视线偷偷瞥到安国公后几排的萧衍身上。

    萧衍对各色打量恍若未见。

    待文帝回了龙椅落座,他便出列一步,当朝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陛下,臣以为此时捐赠虽好,却是治标不治本。寿州疫病的源头是水患,而天无常态,大小水患不时有发,纠错而改正,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一言掷地有声,满座噤若寒蝉。

    工部尚书郑尚书和手下几位郎中全部绷紧了脊背。

    文帝的脸色不免沉了些。

    纠错,而改正。

    错在哪里?错在近年来工部带头修筑不少堤坝,成效却是寥寥,今年的洪水一冲,花出去的银子就全数冲进了水里。

    他何尝不知此事也有工部的责任?但工部一干人是他当初力排众议推上去的,撤下无异于自打脸面。

    再说了,问罪之事,由他自己提,和与别人逼着他做是两码事。

    文帝不置可否,冷眼看着萧衍。

    出乎他的意料,萧衍没继续说有关工部的话,而是从袖中掏出一个册子,说道:“这回黄河水患,沿岸虽多地受灾,但往年受灾最严重的乾州今年却是相安无事。而那一带便有沈尚书生前监制的郑白渠,引杜阳水溉田数千顷,分流了不少水力。”

    萧衍轻摇了摇手中书册,道:“这本书是沈尚书的生前编撰,写了建郑白渠在内的诸多水利、桥梁、房屋几十个工程的历程,从考察到的各种细节、期间遇何种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等通通有记载。可谓是他的毕生心血。”

    又从袖中取出来另一卷纸,道:“这幅画里,记录是沈尚书认为该继续开渠的地方。自湟水以下直至河套,皆是历年来的水患频发之地。”

    内侍上前取过书和画。

    萧衍总结道:“臣颇同意他的观点,大兴屯田水利,重修沁水灌区,多开几条灌田、漕运两用大渠,是长久利民之计。”

    文帝接过,展开画卷,低头阅读。

    不得不说,沈时华的这画是当真有货真价实意义的佳作,图与字结合,解释的字是字字珠玑,没一句废话。

    想想殿内此刻的工部几人,就是他有心偏颇,也不得不承认,五个人的能力相加起来,也不足那沈时华的十分之一。

    许多朝臣这时也想起那位已故尚书的风采来。

    脊背挺直,铮铮铁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