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不能再等-《一九八一年》
第(2/3)页
在当地找群众演员更加容易,给馒头吃管饱,一天给一块钱足以。
服装都用不着特意准备,让他们把家里的大裆棉裤、破棉袄、旧式衣服穿上就行了。
只要完成拍摄时花费不超过一千万,“全力企业”都算赚大发了。
……
安俊祥准备回去一趟,临走时想要拿到播放《乡情》这部纪录片的授权。
因为他特想这部纪录片能够在台湾播放,台湾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做得不错的,不可能随便拿一部片子就播出。
因此安俊祥特意跟黄瀚商量,他甚至于考虑了给些版权费。
这是个大好事啊!用得着什么版权费?黄瀚宁愿倒给些推广费。
黄瀚立刻跟秦昆仑联系。
秦昆仑的政治觉悟不是盖的,听明白了后喜形于色。
他立刻意识到如果台湾的电视台能够播出这部纪录片,将要起到什么效果。
他做事雷厉风行,当天就赶来了三水市跟安俊祥面谈。
了解了安俊祥在那一边的关系网和人脉圈子后,秦昆仑判断这事儿十有八九能够成功。
台湾电视台真的播放了《乡情》,保不准能够引起轰动,三水市甚至于苏南省肯定能够迎来大量台商,这简直是政治、经济双丰收。
这样的成绩必须和领导共享,秦昆仑喊上宋解放、陈义华陪同安俊祥回省里向上级汇报情况。
内容商量好了,为了更好地吸引台资秦昆仑、宋解放等等共同决策。
他们说服安俊祥先生回台湾联系电视台播放《乡情》这部纪录片,但是这关系到对台政策,他们做不了主,必须请示上级。
哟!这事儿新鲜,没听说过大陆的影片能那一边的电视台播放啊!
几个省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立刻邀请安俊祥面谈。
因为他们心里没底,不知道这部纪录片被台湾电视台播放的概率有多少?
他们虽然是省领导,但是不能决定对台政策和对台宣传,这个归去年成立的中央直属单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管。
他们都看过《乡情》纪录片,听过让人回味无穷的《烟花易冷》,认为这部好作品如果能够在那一边播出,意义重大!
所以他们要跟安俊祥见个面,防止秦昆仑和宋解放几个被忽悠了。
没办法,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骗子真的很多,骗术形形色色,“气功灭大兴安岭的火”、“水变油”等等,苏南省公安机关抓了不少骗子。
领导们和安俊祥谈过后,打消了顾虑,他们共同决定,务必通过这个契机联系更多的台商,相关事宜交由秦昆仑全权负责。
这事儿是不是能够办成还两说,要求秦昆仑请示“国台办”时不能把话说满了。
由此可见,职务越高做事越稳妥。
然他们多虑了,安俊祥也是那一边的大官,路子广。
他不是个信口雌黄的人,他答应秦昆仑、宋解放等等,是建立在做得到的基础上。
老了,原本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爱妻,谁知老天有眼,让他们夫妻团聚,安俊祥心底里的仇恨消散了许多。
这一年来,他切身体会到了三水市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尊重,希望为这里做点什么。
他的法兰厂已经运营了几个月,开始盈利了,按照这个发展势头,明年实现一千万销售不成问题,以后肯定年年递增。
既然三水市渴望拉来外资,台湾那一边又确实有许多项目投到了东南亚。
安俊祥完全可以帮着宣传,让更多台湾人消除对大陆的误解,争取为三水市拉来投资。
安俊祥为了筹集资金把自己名下的房子卖了。
他回到台湾后当然是去了儿子家,安绍飞夫妻俩和两个孩子都上镜了,但是都没看过这部片子。
第一件事当然是一大家子一起看录像带。
然后安捷就惊讶不已,问道:“爷爷,这片子是黄瀚的作品吗?那首《烟花易冷》也是?”
“你就当做都是黄瀚创作的呗!”
“作品谁创作的还可以当做?”
“黄瀚家不一样,谁说得清究竟是黄道舟还是黄瀚创作的?上面落款的词曲作者是他们父子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