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卖“孩子”换钱-《超级科技大亨》


    第(2/3)页

    隔几天后,张栋梁和徐鹏及助手抵达旧金山。

    孟谦开车去接他们,回酒店的路上,张栋梁拿着手机讲电话,一口流利的英文让孟谦都听不太懂。

    “厉害呀,老张!”孟谦是见识了,张栋梁北方人,普通话的儿化音有点重,却没想到英文说得那么溜。

    “我在旧金山分校(ucsf)读过研究生。”张栋梁回忆的说,“那是一所只面向研究生以上的高校,牛人非常多。”

    “还能联系得上这些高手不?”孟谦关心这点,目前干细胞工程缺少的不是钱,而是有真材实料的研究人员。

    张栋梁说:“来之前发了不少邮件和电话,听到我们目前的成果,很多人感兴趣。但具体入不入坑,得看水平高低。”

    “这工作做得好!回头给你发奖金。”孟谦总算放心了,他不怕技术实力不足,就怕别人觉得庙小,容不下大菩萨。

    事实证明,老张确实有能耐。

    他的朋友圈里有白人、西裔等,年纪走高,也都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人才,在研究所、大公司任职的,一个个来头都很大。相比学业完成后就回国发展却又怀才不遇的张栋梁,真令人唏嘘。

    “目前我们在干细胞的快速培养、指定诱导因子分化上,取得了巨大突破,论文也在撰写当中;这次来这边,是因为我的投资人兼技术合伙人孟先生,希望能快速、大范围的推广该技术。”

    老张用英文侃侃而谈,孟谦费劲的理解着,尤其专业术语,他词汇匮乏。

    但在张栋梁的翻译下,孟谦还是顺利将他的技术思维、想法表达清楚,也令在座的专家神色变化,由一开始把他误认为老张儿子,到现在的投资方和技术大拿,在脸上完成了一个精彩过度。

    “先生们,感兴趣吗?”张栋梁最后说。

    专家们目光对视,都从中看到了期待和心动……孟谦很理解这些人,对技术和荣誉的追求,高于一切。

    所以没多少疑问,两天后回复纷纷传来。

    至于他们原先的职位,能够兼任的就兼任,不能的就跳槽。挖墙脚的花费,目前资金充裕的孟氏制药,能够负担得起。

    他还亲自带人参观公司:“我将在第一阶段为这个项目投资两亿美元,并且未来进展顺利的话,还会有更多的拨款。”

    众人在清楚孟谦的来头后,不再怀疑他的资金能力——身家超百亿的富豪,这项投资对他没压力。

    随后他们开始讨论技术。

    只要有足够多的动物试验数据支撑,fda应该会批准他们进行第一期的临床,它将用来验证理论,如果试验顺利,便展开第二、第三期。整体耗个四五年后,财富、诺贝尔奖都不在话下。

    但具体途中会碰到什么问题、难关,谁也预测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