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湄公河畔稻香-《三栖特种兵》


    第(2/3)页

    光是这项种植业,就可以让全体老涡人忙活了。

    这也是麦轲的一项战略设想,由纯属内陆国家的老涡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不但是用其所长,而且对提高所有湄公河约盟成员都非常有助益。

    这时候,老涡市长伊书文已经把总产量计算出来了。

    按麦轲亩产五百公斤计算。四千万亩可以产稻米两千万吨,如果每人每年食用二百公斤,可以满足一亿人一年的用粮。

    “我有个问题,麦轲。”冯云山问道,“虽然将来可以亩产八百公斤。但是现在本地的产量,我做过调查,顶多才二百公斤,你如何做到亩产五百公斤?”

    云山也同是穿越过来的,当然知道后世亩产过吨也不足为奇。但是现在……

    麦轲笑眯眯地说:“首先,书文算得很快,这很好!但是你的结果不对。要加上一倍才行。因为我说的亩产五百公斤是单季产量,而实际上我们这里至少是双季,三季也很正常。

    “其次,我要回答云山的问题,高产的关键环节有三个:第一是要有良种,否则再好的老鼠也生不出黄鼠狼来。

    “第二。要有成熟高级的栽培技术;第三,要有合宜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第一个种子问题,我负责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我负责提供,云上和两位市长负责推广。只要稻农按我的技术,使用我的种子,我就保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达到一季五百公斤、双季一千公斤的目标!

    “至于第三季吗,只要他们勤奋,决不会有低于前两季的产量。

    “第三点,最基本的条件神已经具备,这里有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农作物一年四季成长;沿河两岸具有大量的适宜种稻的土地;那些山地丘陵地带,只要稍加平整,就可以和河岸沃土一样栽种水稻。

    “这平整土地的活,我也包干了!”

    麦轲当然可以大包大揽,因为这些体力活,都有灵犀一动代劳!

    “这样大量的种稻,插秧、收割都需要大量人手,尤其是中间换季,收割和插秧会挤在一起,这样多的劳动力,到哪里去找?”麦轲的徒弟朱八戒一边记录,一边思考,而且把这些信息都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