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宫宴之变1-《权倾帝凰之永夜》


    第(2/3)页

    关于每年大年三十这日在宫中举办的这场君臣宴会,大梁历代典籍上均相关有载:

    “大年三十,未时,王、公、文武各官等着朝服集青龙门。设御宴宝座前,礼部视人数多少设席。丹陛上张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入。

    帝御聚德殿,升座,‘中和韶乐’作,王、大臣就殿内,文正三品、武正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余就青幔下,俱一叩,坐。赐茶,‘丹陛大乐’作,王以下就坐次跪,复一叩。帝饮茶毕,侍卫授王、大臣茶,光禄官授群臣茶,复就坐次一叩。饮毕。又一叩,乐止。

    展席幂,掌仪司官分执壶、爵、金卮,大乐作,群臣起。掌仪司官举壶实酒于爵,进爵大臣趋跪,则皆跪。掌仪司官授大臣爵,大臣什自中陛,至御前跪前酒。兴,自右陛降,复位,一叩,群臣皆叩。大臣兴,复自右陛升,跪受爵,复位,跪。掌仪司官受虚爵退,举卮实酒,承旨赐进爵大臣酒。王以下起立,掌司仪司官立授卮,大臣跪受爵,一叩,饮毕,俟受爵者退,复一叩,兴,就坐位,群臣皆坐。

    乐止,帝进撰。‘中和清乐’作,分给各筵食品,酒各一卮,如授茶仪。毕,舞者进,舞者上寿。对舞更进,乐歌和之。杂戏毕陈。讫,群臣三叩。‘大乐’作,鸣鞭,‘韶乐’作,驾还宫。”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君臣之宴,并不是大家同坐一堂,各自吃吃喝喝就完了的,它是有十分严格的礼仪制度的。

    且从这段记载中还可以看出,那些前来参加年末大宴的王、公、文武各官在未时就要在青龙门前集合,比酉时足足要提前两个时辰。冷晴和朱梓陌则不同,因为有梁儒明同行,冷晴和朱梓陌根本无需早早地进入宴会场地等待。

    从空中俯瞰,可见华灯初上的梁萧城内的宫道上,二十名手持长矛、腰佩长剑、身穿甲胄的御林军,并两抬虽装饰奢侈,但十分低调的四人抬的步辇,由为首的那抬金灿灿的八人抬的步辇带领着,一直慢悠悠地磨蹭到酉初初刻,才恰好到达今夜举办宴会的聚德殿。

    远远地就可见聚德殿殿门大开,殿内灯火通明犹如白昼,细细听去,有或欢笑或交谈的声音从大敞着的殿门中隐隐传出,随着风声向四周飘散。

    再靠近些,从敞开的高大宽敞的殿门外望进去,便可见布置奢侈又喜庆、灯火通明的聚德殿内已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有宫女宦人疾步穿梭于各个席位间。

    殿中宾客可谓是千姿百态、老少皆有——有穿着朝服的文武官员;有穿着儒衫长衣的青年男子;也有打扮或儒雅或娇俏或艳丽的女眷,那些女眷的年纪从十四五岁到五六十岁不等。

    等步辇靠近聚德殿的殿门了,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侍卫就扬手甩响了他手中的净鞭。

    随着三声鸣鞭声起,之前还喧闹吵嚷的聚德殿逐渐安静了下来,直到安静得鸦雀无声。

    三抬步辇依次在聚德殿殿门前的灯火光影中停下,一路上一直跟在梁儒明的步辇旁的张玄福欲伸手去搀扶坐在步辇上的梁儒明时,却被梁儒明淡淡地挥开了手掌。

    恰好下了步辇的冷晴见状,当即迈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梁儒明下了步辇。

    继而,冷晴又搀扶着梁儒明,缓步朝着聚德殿那大开的殿门走去。

    在梁儒明一脚踏进聚德殿的殿门时,殿内诸人便悉数朝着梁儒明的方向行跪拜礼,口中齐齐山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句。

    梁儒明并未理会殿中朝他行跪拜礼的众人,只目不斜视地望着摆在殿中最高位置上的那张金色雕龙御座,由冷晴搀扶着朝着御座的方向一步步走去。

    张玄福身为梁儒明的近身内侍,自是一路紧随梁儒明身后。

    而跟在梁儒明和冷晴身后的朱梓陌方一踏入聚德殿,就有在殿中伺候的宫人上来问明了朱梓陌的身份,然后朱梓陌便被宫人引着去了礼部为他安排的席位上。

    金碧辉煌的雕龙御座前摆着一张同样金碧辉煌的金色长案,折射着淡淡金光的案面上又摆着一套碧玉碗、箸,以及一只比巴掌心还要小一些的矮脚碧玉杯。案面的一角还摆着一双白玉箸,那是布菜之人使用的玉箸。两双玉箸均规矩地搁在同色玉制的筷枕上。

    御座左右两侧又各向内斜向摆着一张金座加一张金案,案面上均摆着一套白玉碗、箸、筷枕,并一只比巴掌心还要小一些的矮脚白玉杯。

    两张金案的规格和形制、大小、高低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唯有右侧那张金座的靠背上雕刻着数朵盛开的牡丹;左侧那张金座的靠背上则雕刻着一双昂首展翅欲飞的凤凰——那是历任大梁国皇后的专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