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浣花溪畔筑茅屋-《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3/3)页

    就在这个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灵武,是為肃宗。

    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诗人目睹国家的残破以及叛军的残暴,感时伤事,写下了等不朽诗篇。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詔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復任左拾遗。

    天宝十七载,五月,贺兰进明陷害房琯杜甫遭株连,从此受到肃宗的疏远。闰八月,敕放郧州省家。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当年年冬,杜甫由华州赴洛阳,二年chun,返回华州,正值唐军九节度使鄴城战役使郭子仪六十万大军溃败,朝廷大肆抓丁以补充军力,杜甫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七月,杜甫弃官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开始了「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苦旅。

    在漂泊的旅途中杜甫全家备尝艰辛,一度濒临绝境。十月,缺衣少食的杜甫携家离开秦州,南赴同谷(今甘肃成县),想解决衣食之忧。不料到同谷后,生活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完全陷入飢寒交迫的绝境之中。

    杜甫在诗歌中用字字血泪记录下这段最為艰苦的岁月,「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十二月初,杜甫於无奈之下再次逃难,携家离开同谷入蜀,於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因為这一年之内奔波流离,不断逃难,杜甫称之為「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上元元年(760年)chun,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