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皮毛也,源自人族-《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汉语里的「权」是公平。平衡的意思,并没有英文power中能力的含义。英文power翻译成「权力」是后人的附会。

    权力作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东西方古代哲学文献即被广泛探讨。

    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维利、霍布斯、孔子、韩非等人的言论或著作中,都曾直接或间接讨论到权力的要素、正当性或非正当性权力的评价、权力的取得与丧失等伦理与现实问题。

    例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為,哲学性的知识或公民制订的法律,都可為政治权力的来源,而由一人、少数寡头或多数人所掌握。

    孔子在论语曾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三项统治者的权力资源,即经济条件、军事实力、和政治正当性。

    韩非则以「势」的概念定义权力资源,区分了物质性资源(「天造之势」。如国土资源等)与非物质性资源(「人设之势」,如政体、法令、统治策略的优劣)等。

    现代政治学的兴起与对权力的分析密不可分。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在1950年代提出,分析权力即研究「谁、赢得何物、何时、如何赢得?」的主题。

    美国国际政治学家摩根索也在同年提出「作為利益的权力」观念,区分了包括人口、地理、经济、战略等权力资源,并断言国际政治的本质即对此等资源的无止境的追逐。此等见解大致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研究权力的主要方向。

    另外。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跨科际流派,如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学说中,权力关係被进一步追溯到人类意识的形成以及语言符号衍生的宰制关係。

    如原始父权宰制与反抗发展出了现代公、私领域二分和宰制、反抗关係;人类文明、社会固有的对个人本能的压制及其引发的不满现象。

    又如话语论述中,被政治、经济力量强制灌输、支持的观念,所形成的文化霸权的宰制(有时称為软权力)等等。上述研究皆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权力研究的视野。

    政治学上对权力的界定,注重於权力双方所具有的不平等性而带来的控制性与强制性。

    个体对权力的遵从不是来自於恐惧,而是权利的合法性所带来的反抗权力可能导致的惩罚。

    但是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只依赖暴力的话。则会形成暴政,无法使权力稳固,社会稳定。

    关於拥有权力的主体,歷来存在甚多争论。一般性的看法是。行使权力的主体(或载体、单位)可以是个人或团体。

    团体性的权力单位最大的是「国家」,合理化其权力行使的理由是主权理论。然而从个人到国家中间,仍存在大小不同的权力单位,包括若干具有跨国力量的组织与团体:

    官方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约、东盟、欧盟、大英国协、du  li国协、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和已经解体的华沙公约等)

    跨国企业(如苹果、微软、麦当劳、波音、英国石油公司、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鸿海、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奇异)、洛克希德马丁等..)

    国际非zhèng  fu组织(如国际特赦组织、无国界记者、欧洲社会主义政党组织、绿色和平等、慈济、红十字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