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意识流帝-《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意识流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时引入学界的。意识流学是现代主义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於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他认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於「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於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係的理论,都对意识流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為意识流是象徵主义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但是由於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识流学当成一个du  li的学流派来处理。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於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这个主张最初是由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提出的,后来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意识流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乔伊斯就把消灭了作者人格的戏剧看作最高的美学形式,并力图在小说中达到这一目标。乔伊斯认為作品是与外界事物绝缘的du  li自足的有机结构。作為现成的艺术品,它不仅与社会、歷史无关,甚至与作者人也无关。因為社会歷史因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创作的素材,它们进入作品以后就被「艺术化」、「形式化」了,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学最常用的技巧。如乔伊斯中就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跡,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為「直接内心独白」。

    此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於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於它以理性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中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
    第(2/3)页